2022年7月4日,全球領先的技術與服務供應商博世與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KIT)以及化工企業巴斯夫(BASF)成功研制出有史以來首款由先進陶瓷制成的3D打印微反應器。
法國航天局 (CNES) 進行的一項新研究正在調查 3D 打印的氧化物陶瓷材料如何改進用于空間推進的關鍵子系統的設計。該研究的重點是開發優化的釔鋁石榴石 (YAG) 干凝膠,當 3D 打印成復雜形狀時,該干凝膠可提供理想的強度和抗蠕變性。根據 CNES 的說法,這些增材制造的 YAG 陶瓷可以構成未來用于深空探索渦輪葉片的金屬合金的基礎。
近來,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研究人員Jun Li[1]等人通過熔融沉積成形技術(FDM),創造了一種具有陶瓷壓電特性和類人骨斷裂韌性的層狀鐵電超材料塊體,相比現有其他材料,其縱向壓電荷系數顯著增強,抗裂性比傳統壓電陶瓷高3倍以上,在智能生物系統應用中顯示出了極大的潛力。
國際上USNC通過粘結劑噴射3D打印技術制造核能領域的包覆燃料的基體和(或)包覆層的燃料元件。USNC的商用放射性同位素加熱器可以集成到著陸器和漫游車等太空探索設備中,使它們能夠在傳統熱源失效的寒冷條件下生存。此功能對于防止設備和組件在 14 天的陰歷夜、月球永久陰影區域以及太陽能和化學電源效率低下或無法使用的其他地方凍結至關重要。
2017年-2021年, 是基于光固化的陶瓷3D打印在航空、醫療領域得到應用發展的五年。同樣是在這五年中,粘結劑噴射3D打印技術在模具、鑄造型芯制造中的應用得到加強,陶瓷3D打印企業發力于生產級的陶瓷3D打印系統與材料的研發,同時更低成本與更高精度的3D打印技術進入市場。
分享一個國際上知名高性能陶瓷產品制造商Avignon Ceramic 通過3D打印技術和增材制造設計思維提高陶瓷產品性能與品質的應用案例,以此來感受3D打印技術為復雜陶瓷產品帶來的附加值。
中國深圳大學和西南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增材制造陶瓷結構的方法,該結構可以排放核反應堆燃料。利用載鋰陶瓷和DLP 3D打印,該團隊已經能夠創造出能夠自給自足產生氚的“繁殖毯”,氚是核聚變過程的重要元素。未來,科學家們的蜂窩設備可以用作實驗反應堆中更有效的卵石床版本,有助于推進技術解決全球能源短缺問題。
來自中國和新加坡的研究人員組成的團隊已3D打印了一種設備,該設備能夠利用太陽太陽光線產生的熱量使海水安全飲用。科學家的新型凈化器以全印圖陶瓷芯為基礎,具有集成的太陽能吸收器,絕熱體和輸水器,無需任何設置即可收集和脫鹽。該設備的轉換效率為98%,還符合世衛組織(WHO)的標準,可能使其成為以可持續且節能的方式解決全球水資源短缺的理想之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