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滿足全球社會需求的國際標準組織ASTM International在2017年宣布,它將建立卓越的增材制造中心(AM CoE),需要行業,政府和學術界的合作伙伴來幫助啟動中心。這種新的合作伙伴關系的首批創始成員之一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又名NASA)以及奧本大學和EWI。當時,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增材制造的首席技術專家約翰·維克斯(John Vickers)評論了其與ASTM的“數十年的合作關系”,以制定有利于整個行業的航空航天標準,特別是NASA的使命。
跨國電源管理公司Eaton的汽車集團宣布推出新的金屬3D打印程序,作為其Industry 4.0戰略的一部分。該公司旨在通過其新的3D打印功能減少生產時間并提高效率,并計劃在2021年第一季度之前在全球范圍內部署聚合物3D打印技術。同時,伊頓的Kings Mountain已在北卡羅來納州的工廠安裝了首個金屬打印機系統。。
空中客車公司的子公司和飛機部件的全球供應商,Satair已向美國航空公司客戶提供了其所謂的“首個經認證的金屬3D打印飛行備件”。在無法從原始供應商那里獲得零件后,Satair開發了3D打印的A320ceo翼尖圍欄,后者很難提供鑄件。除了增加零件生產的靈活性外,由于競爭成本和交貨時間因素,增材制造被選為替代制造方法。
粘結劑噴射3D打印機制造商ExOne被選中為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AFRL)開發一種新型鋼合金的粘結劑噴射3D打印工藝。ExOne獲得了美國國防制造與加工中心(NCDMM)的合同,使美國空軍生產的高強度鋼AF-9628能夠進行粘結劑噴射。
借著3D打印技術的實現,中國的航空材料工業領域,也已經第一次走到了世界的前沿。尖端戰斗機的研發工作也得以實現井噴式發展。殲15的設計總師就曾經透露,殲15的制造已經應用到了鈦合金打印和M100鋼的打印技術。
Additive Drives的主要目標是3D打印銅線圈,這是電動機的關鍵部分,明年將投放市場。該公司指出,由于制造和設置該過程所需的復雜繞線工具,制造電動機的原型可能需要七個月的時間。然而,3D打印可以在短短幾天內生產出銅原型,從而加快了測試周期并縮短了市場成熟時間。
面向量產,GE粘結劑噴射金屬3D打印發起了合作伙伴計劃,通過共同開發并共享知識,以充分實現增材制造所帶來的變革性收益。
本期,與網友根據Desktop Metal在重工業所獲得的幾個典型應用,來與大家共同領略“小荷才露尖尖角、已有蜻蜓立上頭”的間接金屬3D打印技術應用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