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3D打印機制造商SLM Solutions在其最近發布的NXG X11 600 3D打印系統上為保時捷打印了概念驗證的E形驅動器殼體。3D打印的外殼由集成的兩級過渡和電機組成,設計用于跑車的前軸。保時捷動力總成開發工程師Falk Heilfort表示:“這項新的制造技術在技術上和經濟上對我們都很有幫助,尤其是在開發階段和特殊的小批量生產以及賽車和經典零件的原型。”
在Blue Origin的20年歷史中,這家航空航天制造商已采取步驟,開發火箭發動機,運載火箭和太空艙,將航天員帶入下一個太空前沿,從而使進入太空的費用更便宜,更可靠。作為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頒發的阿耳emi彌斯(Artemis)月球探測計劃人類登陸系統(HLS)獎的一部分,藍色起源號(Blue Origin)制造了一個三階段著陸器,到2024年,第一名女性和第二名男子將登月。
雖然3D打印還沒辦法批量低成本高效率的制作出類似汽車三大件的核心零部件。不過在其他方面,3D打印確實能起到很好的替代作用,在整車的生產鏈條中屬于錦上添花一樣的存在。
根據哈電集團哈爾濱電機廠有限責任公司,中國首臺增材制造沖擊式水輪機真機轉輪在該公司研制成功并交付,標志著哈電電機增材制造(3D打印)技術的研究與應用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2020年11月30日,3D打印技術公司RYUJINLAB在韓國推出了金屬3D打印服務,供公眾使用。從2012年開始,全球3D打印行業發展迅速,并且每年以大約30%的速度增長。
領先的核能和燃料組件供應商BWX Technologies(BWXT)與橡樹嶺國家實驗室(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共同宣布了一項新的增材制造技術的開發進展,該技術專門用于生產反應堆組件。
航空航天供應商Premium AEROTEC與3D打印機制造商GE Additive共同宣布,在航空業鈦零件的批量生產中,這已經達到了新的生產率里程碑。就在去年,這些合作伙伴在航空制造商空中客車公司的幫助下,成功地驗證了在GE Additive Concept Laser M2系統上制造的多激光鈦,并一直在努力提高機器的生產率。
3D打印一體化結構是一種具有代表性的為增材制造而設計(Design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DfAM)的結構。以增材制造的思維去設計時,需要突破以往通過鑄造、壓鑄、機械加工制造所帶來的思維限制,這個過程是充滿挑戰的。
智能軟致動器通常依靠相變材料、流體驅動或靜電吸引等方式來實現特定的運動從而具有模仿生物系統的能力并兼具較高的效率。其中的介電彈性體致動器(DEAs)通過在兩個電極之間的絕緣彈性體上施加電壓所產生的靜電力作為驅動力。由于相反電荷的吸引力減小了電場方向上的彈性體厚度,從而導致正交方向上的膨脹伸展。這種外部電場可以通過撤去施加在電極上的電壓而快速施加和移除,因此DEAs表現出快速的驅動速率和較大的能量密度,使其在軟機器人、智能醫療器械等領域展現了巨大的應用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