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PEEK、碳纖維復合材料和陶瓷纖維復合材料具有與金屬相似的耐溫性、耐機械沖擊性和耐化學性。由這些聚合物和復合材料制成的零件具有很多優異的性能,那么用3D打印的高性能聚合物材料和復合材料部件代替傳統制造的金屬部件可行嗎?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等科研機構的研究團隊,在一項研究工作中采用定制式3D打印鈦合金多孔內植物進行大段骨缺損的修復,實現了患者早期肢體功能恢復及遠期”內植物-骨”界面的可靠融合,療效顯著提高。
德國雪橇協會的運動員正在受益于寶馬的金屬3D打?。旱聡┣吝\動員已經借此獲得了北京冬季奧運會的新成績,雪橇運動員擁有了了一些改進的運動器材。
據了解,在主火炬和手持火炬的設計研制中3D打印技術發揮了重要作用。哈爾濱工業大學材料學院蘇彥慶教授團隊利用金屬3D打印技術,有效助力了北京冬奧會零碳排放火炬的研發和制造。
3D打印在植入物方面可以發揮的優勢是,通過采用正確的設計,種植體可以模制成更接近人體骨骼的形狀和硬度。而有趣的是為了更加接近人體骨骼的形狀和硬度,可以采用更為“自動化”的建模方式。
2022年1月18日,由醫療設備制造商Nvision 和Watershed Idea Foundry 開發的3D打印鈦合金頸椎前路固定板獲得了FDA的許可。據悉,頸椎前路板是一塊小板,通常用于在手術后為脊柱提供穩定性。
在骨科植入耗材市場快速發展的大趨勢下,3D打印骨科植入物的商業化也進入了加速跑狀態。創新驅動型的骨科植入物制造商,通過創新驅動的研發在骨科植入物細分領域中打造自身的競爭壁壘。而3D打印技術正是骨科植入物創新的驅動力之一,深耕增材制造應用的企業已建立起競爭優勢。
鈦合金因具有較高的比強度、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耐腐蝕性等優點,在生物醫療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常作為骨科植入體材料,其中,Ti6Al4V合金是最為常用的一種鈦合金。然而致密 Ti6Al4V 合金彈性模量為 110GPa,遠高于人體骨彈性模量(0.02-20GPa),植入人體后會產生應力遮擋現象,導致骨吸收、皮質骨逐漸變薄,甚至發生植入體松動。
患者于阿姨(化名),多年來一直受到右手疼痛的困擾,就診于多家醫院均診斷為右手第一掌指關節炎,關節面受累明顯,掌指關節半脫位,接受了包括口服藥、敷藥、注射等多種療法都無明顯效果,活動明顯受限,而且關節疼痛難耐,生活質量受到嚴重影響。
從2015年開始,中國誕生了以星際榮耀、藍箭航天、星河動力、科工火箭等為代表的商業火箭企業,雙曲線、快舟、捷龍系列商業火箭已實現成功入軌發射。根據航空制造網,中國在火箭燃料方面,正在由煤油向液氫轉換。那么在火箭的設計及燃料處于升級換代的節點上,3D打印在火箭發動機的關鍵部件:推力室方面的技術應用邏輯與商業進展是什么樣的呢?本期,將與谷友一起,深度了解火箭推力室背后的3D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