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骨科植入耗材市場快速發展的大趨勢下,3D打印骨科植入物的商業化也進入了加速跑狀態。創新驅動型的骨科植入物制造商,通過創新驅動的研發在骨科植入物細分領域中打造自身的競爭壁壘。而3D打印技術正是骨科植入物創新的驅動力之一,深耕增材制造應用的企業已建立起競爭優勢。
鈦合金因具有較高的比強度、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耐腐蝕性等優點,在生物醫療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常作為骨科植入體材料,其中,Ti6Al4V合金是最為常用的一種鈦合金。然而致密 Ti6Al4V 合金彈性模量為 110GPa,遠高于人體骨彈性模量(0.02-20GPa),植入人體后會產生應力遮擋現象,導致骨吸收、皮質骨逐漸變薄,甚至發生植入體松動。
患者于阿姨(化名),多年來一直受到右手疼痛的困擾,就診于多家醫院均診斷為右手第一掌指關節炎,關節面受累明顯,掌指關節半脫位,接受了包括口服藥、敷藥、注射等多種療法都無明顯效果,活動明顯受限,而且關節疼痛難耐,生活質量受到嚴重影響。
從2015年開始,中國誕生了以星際榮耀、藍箭航天、星河動力、科工火箭等為代表的商業火箭企業,雙曲線、快舟、捷龍系列商業火箭已實現成功入軌發射。根據航空制造網,中國在火箭燃料方面,正在由煤油向液氫轉換。那么在火箭的設計及燃料處于升級換代的節點上,3D打印在火箭發動機的關鍵部件:推力室方面的技術應用邏輯與商業進展是什么樣的呢?本期,將與谷友一起,深度了解火箭推力室背后的3D打印。
2021 年 12 月 6 日,印度國防冶金研究實驗室 (DMRL) 的研究人員利用 3D 打印技術制造了一種升級版的燃料噴射器,可以降低地對空導彈的推進成本。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和南洋理工大學 (NTU) 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的 3D 打印技術,能夠生產納米級金屬部件。基于電化學方法,該工藝可用于制造直徑小至 25 納米的銅物體。作為參考,人類頭發的平均厚度約為 75 微米時的 3000 倍。據 Dmitry Momotenko 博士領導的研究小組稱,新的 3D 打印技術在微電子、傳感器技術和電池技術方面具有潛在應用。
據外媒報道,橡樹嶺國家實驗室(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ORNL)的研究人員采用增材制造(3D打印)的方法制成一種輕質鋁合金,并在300℃環境下展示了其抵抗蠕變或變形的能力。
當我們想到 3D 打印時,我們往往會想到它生產復雜幾何形狀的能力,但香港團隊已經改變了這一點,將這項技術重新用于材料開發應用。該研究的第一作者張天龍博士認為,我們應該開始考慮將添加劑作為一種多功能工具:“我們發現它在設計材料方面具有重要潛力,而不僅僅是設計幾何形狀。”科學家們相信他們的工作可以為新材料開發范式鋪平道路,其中 3D 打印技術用于制造具有適合工業應用的結構和性能的合金。
2021年10月18日,工業3D打印機制造商Optomec已將一套價值100萬美元的LENS定向能量沉積(DED)系統出售給一個長期的航空客戶。雖然該客戶沒有透露姓名,但外界認為它購買該系統是出于優化渦輪機的生產成本和飛行準備的目的,提高其在飛機維護、修理和大修(MRO)市場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