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3D打印第一人:3D打印的發展動力在于應用
魔猴君 行業資訊 2395天前
當3D打印技術走出實驗室,它的發展動力在于應用。”現年80歲、有“中國3D打印第一人”之稱的清華大學教授顏永年,在第五屆3D打印技術產業大會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顏永年認為,3D打印的主體市場在航空航天領域,因為“航空是一個永不衰敗的市場”。其中,大型結構件和精密件制造等方面存在大量3D打印需求。
此外,制造業及醫療等領域的小型精密配件制造,也是3D打印的重要應用方向。顏永年表示,3D打印具有“所見即所得”的特性,在微觀結構制造商具有相當的優勢。
中國3D打印技術產業聯盟執行理事長羅軍表示,3D打印行業正向著速度更快、精度更高、成本更低、應用更廣、操作更簡便的方向發展。據他介紹,目前在全球3D打印技術應用中,美國占比接近一半,主要集中在軍工領域;歐洲占比約為四成,主要集中在民用領域;中國僅占不到一成。
中國的3D打印市場在經歷2015年的爆發后,現在正回歸到理性和有序。美國《福布斯》認為,得益于政府的支持以及一系列應用3D打印技術的行業推動, 中國正在走向世界3D打印的主導地位。
2017年12月,工信部、發改委等十二部門聯合印發《增材制造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要求推進中國增材制造產業快速可持續發展,到2020年產業年銷售收入超過200億元,核心技術達到國際同步發展水平。
IDC的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在3D打印行業支出11億美元,已成為“亞洲3D打印增長背后的力量”。
北京工業大學激光工程研究院教授陳繼民介紹稱,包括產品質量分級標準在內的四項增材制造相關標準已于近期發布,另有四項標準已經立項。他表示,后續將有更多標準陸續發布,推動增材制造行業發展。
羅軍表示,推進中國3D 打印發展可以從三方面入手,一是通過政府扶持,鼓勵企業搭建更多開放式應用服務平臺,促進3D打印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二是鼓勵企業與國際頂尖的科研機構開展國際合作,同時,鼓勵高校深化校企合作,培養更多3D打印應用型人才。
“中國3D打印表面的喧囂,并不能掩蓋缺乏核心技術、細膩產品、核心服務的現狀。”他強調。
顏永年也提出了類似觀點。他認為中國3D打印在進入生產系統的過程中,需要提高核心零部件的國產化率。“沒有必要所有的部件都自己生產,但是核心的激光系統不能全部依賴進口。”他說,“中國要有自己的品牌,這樣才能推動成本加速降低,提升行業服務質量。”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中國從事3D打印的企業約有200余家,其中營收過億元的企業寥寥無幾。陳繼民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中國3D打印行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國際數據公司(IDC)此前發布的報告稱,預計全球3D打印技術的相關支出在2018年達到120億美元,比上年同比增長19.9%;到2021年,這一技術支出將達到200億美元,五年復合增長率達到20.5%。
另據市場研究公司Markets and Markets預計,到2023年,全球3D打印行業的總市值將達到327.8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為25.76%。同時,該機構認為,生產成本下降,定制產品和政府投資的便利正在推動這一增長。
世界工業巨頭們已開始紛紛加速在3D打印行業的布局。在4月剛結束的漢諾威工業展上,西門子宣布將在今年推出增材制造(又稱3D打印)網絡,旨在為全球制造業提供工業3D打印的按需設計和工程專業知識、數字工具和生產能力,從而降低使用風險,并為參與者創造商機。
早在2016年,GE就成立了增材制造先進中心(CATA),用于在公司內部推進增材制造技術的應用,包括GE航空、GE醫療和GE電力在內的多個業務部門都在嘗試將3D打印融入到生產過程中。
此外,多元化工業集團蒂森克虜伯也在去年9月啟動了3D打印中心,以生產部分金屬件和塑料件。
來源:中國3D打印網